在2009年全省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教育厅副厅长 辛宝忠
2009年4月1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哈尔滨召开全省高校教学工作会议,共同总结、探讨我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教育厅对各位和为全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辛勤工作并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是与往年相比不同的背景下召开的,08年8月省政府印发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今年年初吉炳轩书记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3月3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科教强省富省推进大会,都对高等教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也指明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任务。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结合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吉书记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科教强省富省推进大会讲话精神,总结08年工作和部署09年工作,紧紧围绕推进落实高教强省建设规划,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实现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下面,我讲三方面内容:
一、2008年全省高等教育教学主要工作回顾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的一年,国家经历了抗击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地震、金融危机等天灾人祸的考验,也有奥运成功举办、神七发射成功、盘点改
革开放三十年的喜悦。我们全省高校积极应对变幻的形势,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面启动了高教强省建设规划的实施并初见成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经过全省高校的共同努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专家反复论证,2008年8月,省政府出台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这是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教育厅迅速组织全省高校开展了贯彻落实高教强省规划大讨论活动,各高校统一思想、认真谋划、精心设计,分别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高教强省强校建设实施方案,全力落实高教强省建设规划。很多高校的实施方案或专项规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黑龙江科技学院针对我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牵头研究制定了《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服务计划》。哈工大、哈医大实施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签署了紧缺人才培养、教育资源共享合作协议,建立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合作共享机制。哈师大全校总动员开展强校大讨论,在认真制订每个学院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了哈师大强校建设方案,工作做得很实,值得大家借鉴。黑河学院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对俄合作办学优势,主动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肯定。还有省农业工程职院、省建筑职院、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鸡西大学等高职院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很大提高。
同时,为确保《高教强省建设规划》的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制定了实施高教强省建设规划的14个子计划,其中与高校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子计划有: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高校质量工程建设计划、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重点专业建设计划、师范类学生实习支教计划、村村大学生培养计划、高水平人才发展计划等。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近期十四个子计划将印发实施。希望各学校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修改意见报给教育厅。
另外,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完善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建立了生均培养经费拨款的增长机制。2008年省财政用于高教强省方面的经费6亿元,其中高校生均经费增加拨款1.86亿元,高校生均培养经费得到普遍增长,重点专业建设经费1760万,教学示范中心建设500万,村村大学生计划2000万,紧缺人才培养1030万,精品课程建设693万,教师学历提高教师培养等经费698万。
2、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并取得标志性成果。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实施质量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和部署的重要举措,质量工程对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推进“高教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2008年,我省“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在教学名师奖表彰活动方面,评选出第四届省级教学名师奖50名,获国家级6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累计达19名,全国排名第六;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评选立项省级教学团队41个,获国家级1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立项累计14个,全国排名第十;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方面,评选出省级精品课80门、累计203门,获国家级精品课10门、累计56门;在重点专业建设方面,建设省级重点专业70个,累计203个;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24个,累计70个;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方面,立项建设省级示范教学中心20个,累计85个;获得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建设项目6个,累计15个。此外,我省还有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项;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年均立项500余个,累计已达2000余项,其中581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0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这些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全省各高校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项目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是我省“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有效调动了学校以及广大教师投身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重点培育冲击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几年来为黑龙江的高等教育赢得了突出的荣誉。哈尔滨工程大学构建了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将立项评估、中期评估、验收评估、验收后跟踪有机地衔接起来,实行了评估、建设、再评估、完善的建设体系。同时,将“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与“教学名师奖励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统筹考虑,充分发挥学院、教师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黑龙江大学积极构建了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建立相应的校级梯队作为支撑,开展校级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启动了“质量工程”培育计划,设立专项培育基金,以项目管理的形式,对有条件冲击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的项目,提前立项,明确培育目标,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为“质量工程”建设提供持续稳定的建设基础与发展保障。通过实施“质量工程”,全省高等学校进一步牢固树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使我省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
3、扎实开展教学评估工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估是国家保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管的有效手段,在上一轮本科评估中,我省高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接受评估的21所本科高校有15所为优秀,优秀率为71.43%,位居全国第10位。
2008年,全省完成了3所本科高校、5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估工作。黑龙江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通过了教育部的评估,其中,黑龙江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获得优秀结论。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旅游职业学院、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通过了省级评估。通过评估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办学思想进一步端正、办学定位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师
资及实验设施等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促进了高校办学优势和特色的形成。
为了完善质量监控制度,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制定了黑龙江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加强本科和高职高专评估专家库建设,积极充实评估专家队伍。各高等学校普遍建立了教学督导制度,广泛推行了评教、评学工作,使全省高等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校风建设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4、突出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与教学改革。为了满足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提出的需求,在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基础上,全省高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实践教学培养力度,按照社会需求培养各类紧缺专业人才,积极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建立了12类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9个校企合作的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中心。重点推进了服务外包和东部煤电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工作。为满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需求,新建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庆石油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学院等4个软件学院,使我省高校软件学院达到了6所,进一步加强提高了外包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水平和培养规模。在高等学校的支持下,组织完成了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情况的调研。完成了1000余名服务外包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培训任务。
实施了村村大学生计划和师范生农村实习支教计划。完成了全省近一万个自然村的一村一名大学生的落地人才培养任务。13所师范院校选派655名学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对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绥化学院、大庆师范学院积极主动推进实施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校顶岗实习,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在农村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得到了省委领导的肯定。牡丹江医学院等承担的乡村医生培养工作,很有特色。
大力推进了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建立高等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为企业开展在职职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工程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能力。大庆石油学院几年来这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学校常年全面开展与大庆地区企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年培养培训各类专业人员近万人次,校企双方受益。高职学院在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发生了根本改变,不是办压缩本科,而是直接面向市场需求,注重应用能力和技能培养。不能按培养科学家的模式办本科教育,应该更多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今年开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要进行有益探索和改革尝试。
各高校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创业教育。黑龙江大学作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创业教育9所试点院校之一,通过开发三创课程资源,设立创新学分,建立学生创业园区等措施,近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目前该校已经获批为国家级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外语教学和计算机教学改革得到进一步加强,强化紧缺人才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各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外语教学、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新思路。
5、加大投入,教学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全省高校不断加大投入,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提高。各高校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实践基地以及教学网络应用系统的建设大都有了明显改善。全省高校教学设施总值年均增加近5亿元。普通高校图书年均增加近360万册。各类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基地近2000余个。各高校充分整合资源,切实加强了基础实验平台和专业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真正为教学工作提供服务。
教学信息化及网络教学应用进步明显。全省高等学校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得
到了大幅提升,积极引进先进教学信息化资源,进一步扩大网络教学应用。很多大学都从清华大学引进了网络教学平台,并实现了该校学分制选课数据和网络教学数据的对接,学生选课后即可进入该平台学习相关网络课程。也应该看到信息孤岛现象还存在,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方面应该为跨校跨系选课、教学改革、资源共享等做出更过贡献。
6、强化教师培训工作,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全面开展了校、省、国家三级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完成了教师岗前培训、双语教学能力培训、骨干教师精品课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校长培训等各类高校教师培训近10000人次。教师学位提升了10个百分点,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已达教师总数的46.5%。高校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得到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哈医大、哈工程大学、哈师范大学等高校特别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教师培养培训的长效机制,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2008年全省高校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面对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我省的高等教育教学还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不紧的问题,一些高校教学投入严重不足,办学条件较差;教学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有的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二、2009年全省高等教育教学重点工作
目前全省有各类高等学校84所,其中本科高校26所,高职高专44所,独立学院8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16所。在校生近86万,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近70万,高等教
育毛入学率达到28.03%。高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4亿元,专任教师4.3万名,藏书5366万册。面对庞大的高等教育规模和教学资源,在座的全省高校教学工作的主管校长和教务处长,应该说责任重大。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压力和挑战,完成和履行好高等学校最重要的职能人才培养任务,实现高等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是需要我们重点考虑的。
2009年高校教学重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吉炳轩同志在科教强省富省工程推进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党组的部署和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认真落实高教强省建设规划,为全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和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高教处09年工作要点和计划已经发给大家,我就不重复了,下面结合高教强省建设规划的要求强调几项主要工作:
1、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构建科学协调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
按照高教强省建设规划要求,要启动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任务。高水平大学建设不是所有的大学都办成哈工大,也不是没有列入的大学就不发展不建设,我们要集中全省力量,实现各类高校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要全力实施1115工程,大力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985工程”建设、哈尔滨工程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211工程”建设、10所省属重点本科高校建设、10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和5所民办高校建设。同时,依据各个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全面推进,实现全省所有高校的协调科学发展。要明确什么是高水平大学,大学建设发展的内涵,重点建设方向和领域等等,要开展进一步的讨论探讨,要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经验。
重点本科大学建设内容包括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类型创新人才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培养方式,
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着力培养学术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
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设内容包括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各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管理,加强函授站的办学管理,保证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
民办高校建设内容主要是依法规范办学,各学校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保证和增加教学投入,提高教学条件标准,强化内部规范管理,完善办学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培育办学特色,形成办学优势。
2、科学定位,突出特色,提升质量
学校的科学定位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千校一面的模式不是科学的高等教育格局,学校必须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科学定位,实事求是,不好高鹜远,把专业特色突出出来,把学科特色发挥出来。办学特色是高等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独特的个性,是高等学校灵魂的表现,是高等学校被社会认可的基本标志。高等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也是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象征。每个高校都应围绕自身的办学层次、办学传统、资源条件、学科优势和服务面向,发掘、凝练治学精神,深入总结办学经验与特色,并不断发扬光大。
结合高教强省建设规划,专业建设和高教质量工程,要推进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教
学改革工程。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切实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形成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扎实推进人力资源强省建设;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健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我省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在几年内迅速减少,届时生源紧张问题将会暴露出来,那些特色不明显、就业不畅、办学质量差、社会声誉低的学校将会不可避免地被考生放弃。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客观存在的高等教育学龄人口的变化对高等学校办学可能带来的冲击,认真着眼于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高等学校要积极发展自身优势,创出品牌特色。
要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积极探索构建以学分制教学管理为龙头的多种培养模式并存的人才培养体系。继续鼓励实行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制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推动校际系际间学分互认,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鼓励中外合作办学,但要规范,高教处和国际处正认真研究对中外联合办学的管理办法。先打个招呼,对获批准的专业要建设好,不允许张冠李戴偷梁换柱式的虚假联合办学。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做好新一轮省级教学改革课题立项和项目的中期检查指导工作。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深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英语教学新模式,切实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鼓励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和企业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
3、推进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形成良好的人才支撑结构
要紧密围绕高教强省建设任务,根据我省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依托省内高等院校,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方向,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快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校企合
作办学,大力发展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专业。以满足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能源工业、食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所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宗旨,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一大批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紧缺人才培养的建设目标和任务上面说的已经很明确了,这就要求我们各高校要认真研究紧缺人才培养子规划的各项方针政策,针对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发展所需专业的建设,加快培养满足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根据自身特点联合对口企业制订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紧缺人才培养问题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各高校要集中方方面面的力量将这项工作做实做透,各高校要加快推进。
高校高水平人才发展方面,一是普通高校教学名师奖计划,建立先期培育、重点培养的教学名师选拔培养机制,鼓励各高校积极开展校级教学名师评选,建立国家、省、校三级教学名师建设保障体系。加大对教学名师表彰力度,大力支持教学名师积极参加专业、课程建设改革,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名师精品课程、名师精品教材、名师优秀教学成果建设。二是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计划。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在各层面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能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建立和完善我省高校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提升高校教师学历学位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和优秀教育教学能力的高校教师队伍。坚持实施高校新任教师岗前培训项目;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教师短期培训和社会实践项目;实施高校校长高级研讨班项目和教务处长培训项目;实施学位提升项目。高等学校要提高学校发展性投入中用于教师培养培训的比例,设立培训工作专项经费,确保各项计划配套经费的落实,在重大建设项目经费中,要划出一定份额用于教师培养培训。
4、针对社会需求,加大实践环节教学改革,试点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育厅正组织课题组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调研和论证,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方案,今年启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试点,也希望校长处长积极参加课题调研工作,积极申请承办试点,并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提供经验。要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紧紧围绕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方向,改革教学内容,增加实习实践环节的学时,形成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等各层次相互协调均衡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改变本科教育注重理论,过于强化培养学者和科学家的模式,向培养工程师、园艺师等职业专门人才模式转变。要真正加大教学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岗位职业能力,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结合专业特点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知识与能力协调的有利于学生就业和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本,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要密切跟踪经济发展步伐,主动适应当地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职业机构的变化,及时进行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调整,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要加大比重。支持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若干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结合教育部最近文件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构建适应职业制度需要的专业认证体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课堂教学与实习教学相结合、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推行“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模式,高职生至少要有半年到一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
加强实验室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加大高校实验室建设与改造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继续做好基础课实验室建设与改造工作,建设一批基于
网络环境的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争取进入国家基础课教学示范中心的行列;推动开展专业课程实验室的建设与改造,加强和改善专业课程实验条件,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体系,在课程整体结构优化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实验教学,建成一批开放性教学提高型实验室,以利于提高部分新专业的实验教学水平。
同时,还要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和对应的专业领域实践,密切与生产实践环节的联系,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不能只会纸上谈兵,要能文能武,要在专业课教师的培养选拔中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与把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有一批具有应用能力的教师。学校要加大对兼职技能教师的聘用力度,形成理论教学、实践能力相得益彰的师资队伍结构,同时也是改善学缘结构、改变近亲繁殖,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根据我省高校的专业优势,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目标的主导产业的建设需要,优化调整省校两级专业建设规划。以装备制造、石化、能源、食品、生物、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航天、服务外包、冰雪旅游、现代农业等我省主导产业发展所需专业为重点,科学确定专业方向,合理调整专业结构,按就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高等学校要将重点专业建设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结合起来,积极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优质教材。
5、落实村村大学生培养和师范类学生农村实习支教工作,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通过继续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 努力为我省农村再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 实用人才。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今年继续招收2000名左右来自农业(农垦、林业)生产、乡村中小学、乡镇医院(卫生所)的一线工作者,进行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培养,培养一批接受过高等教育、
具有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一批致力于改变农村“缺医少药”落后面貌的乡村医生,一批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带动群众致富的“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村村大学生计划由东北农业大学、黑河学院、牡丹江医学院牵头,省内相关高校共同参与组成的教育联合体统一实施。希望有关高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保质保量的完成培养任务。
为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类学生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师范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从2009年开始,每年选派高年级师范类学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
有关学校要完善师范生教育实习制度,强化教育教学实践。围绕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调整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建立相对稳定的师范生实习基地。因地制宜地选择一批条件适中、集中连片的农村中小学作为实习基地。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实习基地学校培训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6、完善评估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促进教学工作的良性运转
我省在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评估不是目的,更不是为给学校造成巨大压力增加负担,随着评估工作的深入,学校按照教学规律按照评估标准去做就很规范很顺畅了。评估体系顺了,评估方式调整了,大家对评估的认识就到位了,接受评估就不紧张也不累了,为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了规范标准。接受评估的学校要根据评估中的问题和专家意见制订整改方案,搞好整改,使工作更有序更出色。教育厅今年还要对整改情况进行回访复查。今年要全面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及实施细则的实施,开展对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等六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的评估,在对
高职评估时,把评估方式由倚重专家进学校评估考察转变为关注学校教学基本数据平台信息分析上,要求学校做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填报工作,将教学评估从一项具体阶段性工作转变为常态化督促管理行为。各学校要正确认识评估,把评估作为高校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难得机遇,以平常心对待评估,切实把主要精力用到平时的管理和教学上来,要克服形式主义,不弄虚作假。通过评估引导学校明确办学方向,严格教学秩序,遵守教育规律,规范教师教学工作制度,通过学生评教,教学督导、教学检查等加强教学监管,注重教育质量,完善管理制度,依法治教治校,建立起完善的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良性循环,真正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7、强化教学管理,坚持依法治校,促进教学工作规范发展。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继续实施校际之间教学管理人员挂职顶岗工作制度,推动不同学校之间教学管理经验的借鉴与共享,加快教学管理人员的发展与培养。鼓励教学管理人员从事教学管理研究,提高其科学管理能力,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管理队伍。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各级教学质量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保证正常教学工作秩序。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坚决克服和摒弃学术浮躁,遏制学术造假,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加强校风建设,树立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大诚信教育工作力度,使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严防考试舞弊,对有严重作弊行为的学生,坚决从严惩处,净化校园环境,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都知道,高等学校的学风师风、教学秩序关乎学校的形象和教育质量,同时也与高校稳定密切相关因此,各学校必须本着对国家、对教育、对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提高对考学风师风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育人教育,弘扬正气,进行以诚信教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纪律,从严治考,必须进一步健全考试制度,严格考试纪律。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学校要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教师的法纪教育和纪律约束,通过良好的师风学风,树立起学校好的社
会信誉。
根据高校的实际,我们应注重保证教学秩序,消除不稳定因素。本科高校要重点抓好联合办学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兑现学校招生时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承诺;民办高校要注重依法办学,保证教学成本投入,严格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禁为降低成本在教学方面偷工减料,尤其是不得以实习实践的名义设置校外办学点。确保各类高等教育教学秩序,维护高校稳定。独立二级学院学士学位单位的的学士学位授予要积极争取本部的支持,争取平稳过渡,2012年一律执行教育部的规定。所设的本科专业必须与当年的录取专业符合,超设或自行变通的,出现问题学校负责。
8、加大经费投入,突出投资重点,确保教学高效运行。强化预算管理,调整支出结构,优化教学经费支出预算,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重点。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购置与维修、教学差旅等教学运行的需要。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培训、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等。切实解决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大幅度改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完善学校的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大额资金的使用须按规定经科学论证,集体决策,确保高校资金安全。
另外,我再强调几个问题,一个是要开始探讨高校资源共享工作。如:精品课程、教师共享、跨系跨校学分互认、图书电子图书借阅、网络虚拟大学课程等。各学校要积极搞好试点。
二是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要与学生工作部门配合,科学管理,提高质量,针对思想政治课课程特殊性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真正发挥育人功能。
再一个是要加强与国内外大学之间的教学工作交流与合作,国外怎么做的,加强对教
育教务管理工作的研究,把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的教学管理动态,为我所用。
三、对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学工作相关问题的思考
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高校教学工作摆到质量工程的重要位置。加强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几年的连续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快步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从科学技术革命的纵深发展,还是从人才市场就业压力、教育消费者对教育服务的高要求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把加强教学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放在事业发展的首位,切实保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根本要求。以前,学生的入学需求主要是能上得了学,而现在他们的入学需求已上升到能够学得好,能够成才,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他未来的发展和幸福,也关系到其家庭的幸福。高等学校必须尽力向大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努力满足学生对学习的现实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加强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我国的发展战略中已经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等学校不仅要面临国内大学的竞争,同时还将面对国外大学的挑战。那么,高等学校究竟靠什么才能取得长久不断的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呢?毫无疑问,答案应该是高素质的毕业生。大学的综合实力主要体现为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大批优秀人才和杰出人物,是否能培养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级人才。因此,我们每一所高校都要将精力和资源用在人才培养上,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二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健康协调发展。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地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令世人瞩目。今后,高等教育要从以规模扩
大求发展转移到以全面提高质量求发展上来,把工作的重心切实放在抓教学工作上来。为此,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今后的发展战略上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律。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包括全面的适应和主动的适应,全面的适应就是不能片面地适应某一方面而偏废其它方面,主动适应就是要发挥高等教育主体的选择性功能,而不是盲目地适应经济变化的需要。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相对滞后性,应该适度超前发展,但必须要研究如何发展才是适度的发展。如果发展过度,就会造成教育的浪费。高等教育的发展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学科专业结构等,要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考虑;高等学校要利用自身的知识和人才优势,主动地融入社会,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二是要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发展中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关系。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因此,高等教育应该按照社会的需要来规划自身发展的规模与结构,设计人才培养的规格,并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从教育的个体需求来说,由于目前接受高层次教育是提高个体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家长们往往把送子女接受高层次的教育作为保持或提高子女及其家庭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因此,目前大部分家长和考生期待的仍然是本科学校、重点大学和名牌大学。而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学校之间的生源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受教育者个体要求也会更加突出。要使高等教育事业能够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高等教育满足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平衡,解决好教育的供求矛盾。要加强对社会需求的预测,加强对个体需求的正确引导,既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人才。同时,要尽可能地为受教育者个体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满足其接受高等教育的内在需求。三是要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应该是辩证统一地协调发展。发展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速度的加快,同时,还必须有质量的提升、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高。以牺牲质量来换取数量的做法不可能持久,没有质量,就不能维持数量;没有合理的结构布局和良好的办学效益,事业也不可能良性发展。我省这几年也在控制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今年招生稳定在去年的规模。高校
都应客观地分析和判断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办学优势,实事求是地制定好学校的发展规划,理性地控制学校的发展规模,科学地规划学校的层次、学科、专业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要注重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四是处理好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生工作的关系。学校教育各方面协调发展,缺一不可,互相配合,互相补台,共同发展。
三是推进办学理念与制度创新,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坚持科学定位,努力创建学校办学特色。教育厅组织了高等学校的定位问题调研,发现一些学校在目标定位上仍然存在着特色不明显、定位不明、盲目扩张规模和追求提升办学层次等问题。如在规模定位上,存在着越大越好的倾向;在类型定位上,存在着重学术型轻应用型;在层次定位上,存在着层层攀高,专科要升本,刚升为本科就想着要招研究生;在学科定位上,存在着求多求全,不顾自身条件和实际需要,盲目向多学科、综合性发展。每一所高校都应该用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用创新的思维来思考学校的定位。一是要找准学校的发展目标。二是要找准学校的发展方向。每一类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各就各位,有所作为。一般性院校主要是教学型大学,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以教学为主,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主。三是要定好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上应有所不同。要创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起科学合理、灵活有效的用人机制,真正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工作。强化应用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根据人才培养的质量目标科学制定好人才培养计划,高校应该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质量目标,然后按照这一目标去构建人才的素质结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要对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使专业、课程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实现有机的结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努力扩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交叉与渗透,以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各高校要把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到学校办学宗旨的高度,使学生能够体现出一种发奋图强、不畏艰难、敢于创造、把握机会、善于组织的意识和技能。
四要坚持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由多种基本要素构成,主要的还是要加强内涵建设。培育教学和科研的创新能力,这是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不断地进行教育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知识创新等,并且要把这些创新应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中,特别是要在教学工作中建立学生宽广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加强学科专业的建设,在学科专业结构的布局上要发挥传统优势,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有重点地扶持和发展一批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提升学科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高校一定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发展态势良好的师资队伍。要创建现代管理制度和机制,为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制度环境。机制创新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动力和源泉。大学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组织,不能用一般的行政办法来管理大学。要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要通过建立能激发广大师生进行知识传承、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五是塑造先进的大学文化。大学文化是大学所积累的精神成果和蕴含这种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总和,是一所大学的内在品质。它直接体现一所大学的整体精神风貌。塑造先进的大学文化,就要培育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和学术环境,优良的校风和优美的育人环境。今年要结合“节约型、关爱型、文化型”校园建设,发挥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探索好的经验模式,为“三型”校园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2009年高等学校肩负着高教强省建设的艰巨任务,教学领域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省委、省政府对我们寄予厚望,人民群众对高等学校有着更高的期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早日实现高等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而
奋斗。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