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2020-12-29 来源:桦陀教育

  教材分析:

  《鹬蚌相争》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则寓言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说明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课文篇幅不长,语言通俗易懂,题目直接点出了寓言的内容,同时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读会课文。

  2、能借助译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和故事的大意。

  3、能联系实际感悟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感悟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学生讲最近共读的一本书《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看到大家的学习兴趣这么高,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历史故事: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当时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同学们,一个小小的故事竟然能阻止一场即将要爆发的战争,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西汉著名学者刘向在他的著作《战国策》中记录了这个故事,同时它也被编进我们的语文教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鹬蚌相争。

  请大家看看题目,注意“鹬”字的写法。(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互不相让、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三、交流分享

  (一)1、交流分享。

  出示鹬的图片。

  (1)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2)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鹬的嘴巴又尖又长)

  2、出示蚌的图片。

  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蚌有坚硬的外壳儿)

  四、出示课件:朗读三部曲

  (一)、初读课文

  1、请大家先自由地读一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一两名学生是读课文,引导正音,其他学生评价。

  (二)、课文再读,读懂内容:

  1、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在一起再读一读。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你的同桌一起解决,明白课文大意。

  3、找同桌站起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评价。

  (三)、小组内分角色读

  1、在小组内,有感情、分角色地朗读课文。

  2、找小组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3、读懂了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我读原文,你们读相应的译文,好吗?

  4、看来你们是真的读懂了!相信在译文的帮助下,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精彩!谁来试一下?

  五、文本交流:说一说文中你喜欢的或印象最深刻的词语或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生:我来交流:我来讲讲故事的起因,请大家看课文的一句话。蚌在晒太阳,鹬想吃蚌,就去啄它的肉。谁接着与我交流。

  生:我与你交流:它们一个用嘴啄,一个用壳夹,为了生存他们就争斗起来,那他们又是怎样争的呢?请大家把目光投向课文的第二、三句话。

  鹬紧紧地咬住蚌肉,而蚌呢也死死地箝住鹬嘴,它们谁也不肯放躲过对方,都一门心思要致对方于死地,这是一场生死之争,鹬曰(请男生读),蚌亦谓鹬曰(请女生读);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它们俩都不放开对方,相持着,相持着,此时鹬气急败坏地说(男生接读)蚌亦针锋相对地说(女生接读)。谁与我交流。

  生:我与你交流:故事的结局是:鹬和蚌争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放过对方,鹬和蚌争了半天让谁获利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渔翁,不费吹灰之力就捡到了一只鹬和一只蚌,谁与我交流。

  生:我与你交流: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师:是啊,对蚌和鹬来说这个故事绝对是个悲剧,但对燕赵两国来说却是个天大的福音。回到我们开头的故事,赵王在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恍然大悟,那么他到底听出了什么言外之意呢?(燕赵相争——秦国得利)如果只顾眼前的得失,那可就要吃大亏了!

  六、思想大碰撞:请结合相关的故事、名言警句、古诗等交流你的思想感悟。

  小组交流汇报。

  七、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当年的悲剧还会重演吗?有请小演员上场。

  师: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情景,但是鹬和蚌的孩子这时候同时退让了一步,两人安全脱险,渔翁空手而归,渔翁有什么感想,让我们采访一下渔翁吧!

  八、用手写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矛盾,与长辈、同学或是邻居,怎样对待矛盾?怎样化解冲突?请你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九、总结升华:

  同学们,区区几十个字就避免了一场战争的爆发;短短一则寓言则让我们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正是:“字字珠玑化干戈,句句精炼蕴真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也是寓言的魅力,这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请同学们课外阅读《战国策》的其他篇目。

  板书设计:

  不肯相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权衡得失

  懂得谦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桦陀教育还为您提供以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鹬蚌相争》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则寓言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说明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课文篇幅不长,语言通俗易懂,题目直接点出了寓言的内容,同时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

鹬蚌相争教学视频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期,中国被分割成七个国家,知道是哪七个国家吗?对,这就是战国其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发生在七国时期的故事.播放课件:鹬蚌相争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山雀的教案

1.续写《鹬蚌相争》; 2.把课文改写成课本剧。 [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 7 寓言两则 狐假虎威 虎狐 百兽 鹬蚌相争 鹬蚌 渔翁得利 [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这则寓言的教学结合上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发展想象力,并通过表演及引发争论,感悟狐狸心理和语气。不仅重视语言...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如:《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双方相争相斗、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课文安排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鹬蚌相争。第二个场景:渔人得利。面对这样的结局,课文没有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情节,此时,我们可以创设情境,通过语...

2008年上半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课文篇目和教案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介绍登山运动...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2008-05-26 13:34:21 《鹬蚌相争》教案[三年语文教案]鹬蚌相争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2、诵读古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

比喻的成语教学设计?

『柒』 大班成语教案:《鹬蚌相争》 【成语】: 鹬蚌相争[1]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解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捌』 蒙氏成语课教案 发蒙振聩 fā méng zhèn kuì 【解释】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优秀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悉两则文言文中的生字生词。 2、能根据文后的注释理解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生活实际,悟出两个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背诵两则文言文 2、联系生活实际,悟出两个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完成《学奕》的...

成语接龙教学设计

1.直接出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识记“鹬和蚌”字形理解成语 (形声。从鸟,矞(yù)声。本义:水鸟鹬形声。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小虫和贝类 从虫,丰声。本义:一种软体动物。有的能产珍珠) (翁扩词)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第三者趁机得到了好处。 2、尝试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成语故事课教案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愚公移山(长矛)鹬蚌相争, 自相矛盾(盾牌)渔翁得利。 掩耳盗铃(掩盖)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成语故事》的第二课时。本课一共有八个成语组成,其中有两个八字的成语,其余的都是四字成语。个别成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接触,比如“愚公移山、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小白兔找月亮教案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内容

语言简洁锋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来源于民间传说。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盛行,《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郑人买履》(《韩非子》)、《鹬蚌相争》(《战国策》)、《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