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翠玲;谢伟
【摘 要】利用1978 ~2012年福建省的相关统计数据,定量分析了福建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的物质资本投入与人力资本投入都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影响;标准化的物质资本边际产出弹性大于人力资本边际产出弹性.分析结果总体上说明了福建省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尽管较大,但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物质资本的投入.最后,结合福建省当前的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名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33)001 【总页数】5页(P87-91)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边际产出弹性;福建省 【作 者】喻翠玲;谢伟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0;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249.27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如何促进经济增长这一重要问题。20世纪以来,人力资本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开始兴起,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将人力资本引入到经济增长模型当中,对人力资本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美国新古典经济学
家费希尔、瓦尔什分别在研究人力资本问题上引入了资本、教育因素。20世纪50年代之后,明塞尔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构建了人力资本理论,系统地论述了个人收入与人力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在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中最著名的是舒尔茨和贝克尔。舒尔茨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对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进行了研究,并定量分析了教育投资收益率与经济增长中教育的贡献问题,为之后的人力资本研究奠定了基础。贝克尔从微观方面对人力资本进行了经济效用分析,以理性个人为出发点,对个人如何做出家庭投资决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教育的成本和收益问题。为了对索洛模型中的缺陷进行弥补,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构建了新经济增长模型。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将知识作为独立因素纳入模型之中,认为经济增长是由知识积累所引起的;卢卡斯所建立的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把人力资本内生增长和积累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国内学者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才逐渐增多。边雅静、沈利生(2004)通过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实现落后地区经济更好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王金营(2004)通过对东西部地区进行比较,认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缺少其他方面的动力,该动力正是由人力资本引发的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诸多因素所产生的[2]。王宇、焦建玲(2005)应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研究了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劳动力中拥有高学历人数比重的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3]。李从欣、李国柱等(2008)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对其有着正向的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程度自东部向中西部依次递减[4]。田大洲(2009)发现与人力资本存量相比,物质资本存量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明显, 但人力资本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外部性作用更为关键[5]。蓝天、景跃军(2012)认为无论是人力资本总量还是质量都能够对区域经济增
长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各个区域的人力资本总量与质量一般是不相同的,因此其对区域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大小也有区别[6]。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 福建省的经济经历了高速的发展,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1978~2012年福建省名义GDP年均增长率为12.8%,由1978年的66.37亿元增长到了2012年的19 701.78亿元,人均名义GDP从273元增加到了52 962元。2012年全国GDP排名,福建省GDP总量位列第12位,人均GDP居第9位,经济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由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所以分析福建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实现该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际产出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反映经济中实际产出的指标有很多,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本文选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来衡量福建省的经济增长情况。为了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需要将福建省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进行转换,把历史成本价转换为1978年不变价。经转换后得到福建省历年国内生产总值,见图1。 (二)物质资本存量
物质资本存量是固定资本存量与流动资本存量之和,考虑到与固定资本相比,流动资本对经济变化趋势的影响不大,因此,本文直接采用当年的固定资本存量来替代物质资本存量。在方法上采用永续盘存法来估计福建省的固定资本存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Kt=(1-δt)Kt-1+It
在上式中,Kt为t时期的固定资本存量,Kt-1为t-1时期的固定资本存量,It为t时期的固定资本投资额,δt为固定资本的折旧率。其中,固定资本折旧率采用王小鲁研究分析得出的5%折旧率[7],并且考虑到数据获取等问题,在这里假定
1978年福建省的固定资本存量总额相当于当年福建省的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8]。经平减后得到福建省历年物质资本存量,见图2。 (三)人力资本存量
目前,有多种方法能够对人力资本存量进行度量,由于考虑到受教育年限法的许多优点,本文采用受教育年限法来对福建省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测算。
首先将从业人员的学历分为5个层次:文盲和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及以上。然后按照我国教育的实际状况,将学制分别设定为以下五类:2年、6年、3年、3年、4年,故不同学历的从业人员的受教育年限分别为2年、6年、9年、12年、16年。
最后在计算人力资本存量时采用如下公式: 其中,
上式中Ht为第t年人力资本存量为第t年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Lt为第t年总从业人口,pi(i=1,2,3,4,5)为第t年的第i层次学历的从业人口占总从业人口的百分比。经计算后得到福建省历年人力资本存量,见图3。
从上述的折线图能够看出福建省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具有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表明了这三个变量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但是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来源于人力资本积累还是物质资本积累还有待下面进一步分析。本文数据来源于《2013年福建省统计年鉴》、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以及人口普查资料的福建省部分。 (四)有效劳动模型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生产函数中原有的变量被新的变量所取代,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人力资本存量H逐渐地取代了劳动力投入L,从而构造出了另一种生产函数模型,我们把这种新的模型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即有效劳动模型:
Yt=AtKtαHtβ
模型中的Yt、At、Kt、Ht分别表示t时刻的产出水平、技术水平、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它们都是时间t的函数。其中α表示物质资本边际产出弹性系数,β表示人力资本边际产出弹性系数,即产出中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占的份额。为了进一步反映有效劳动模型中各个参数的意义,避免各变量指标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方程两边取对数可得: lnYt=lnAt+αlnKt+βlnHt (一)平稳性检验
平稳性检验也称为单位根检验,是指检验时间序列中是否存在单位根。如果时间序列存在单位根,则说明序列是不平稳的,此时若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就会产生“伪回归”, 从而导致模型的估计结果失去真实性。所以, 首先需要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在非平稳的情况下, 再进一步对这些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模型中的最优滞后阶数k将由AIC准则来确定,AIC的值越小, 则表明滞后阶数越佳。使用EViews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根据ADF单位根检验结果,InK、InK、InH 的ADF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大于临界值,故不能拒绝其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表明序列是非平稳的;进行二阶差分以后,Δ2InY的ADF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大于临界值,Δ2InK、Δ2InH的ADF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大于临界值,因此三个变量在不同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InY、InK、InH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可以进一步检验变量间协整关系。 (二)协整检验
按照平稳性检验的结果,能够得出InY、InK、InH都是二阶单整序列,根据协整的定义,只有各个变量时间序列单整阶数相等的情况下,它们之间才有可能存在着
协整关系。因此,能够对InY、InK、InH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Engle-Granger两步法和Johansen极大似然法。本文将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法来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其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特征根迹检验统计量的值大于临界值(35.65889>29.79707),此时应该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这说明了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特征根迹检验统计量的值小于临界值(10.37469<15.49471),应该接受至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从而根迹统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最大特征值统计量的检验结果与根迹统计量的检验结果是一致的,这表明InY、InK、InH这3个非平稳变量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三)误差修正模型
如果变量间是协整的,即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在短期,变量之间可能是非均衡的,此时就需要用误差修正模型(ECM)来对这种短期非均衡关系进行描述。 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到了InY、InK、InH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为了能够描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这两者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动态调整过程,本文设定误差修正模型(ECM),其基本公式是:
其中ECM是短期调整系数,v是白噪声。ECM的绝对值越大,则说明短期调整速度越快。本文通过对误差修正模型(ECM)采取逐一检验之后, 最终所确定的误差修正模型为:
ΔInYt=0.140342+2.138279ΔInKt-1.672994ΔInKt-1-0.371217ΔInHt-1.304873ΔInHt-1-0.414561ECMt-1
t: (8.159010)(5.749501) (-5.246136) (-1.909082) (-3.760104) (-4.157411)
R2=0.584534 F=7.597443 D.W.=1.852722
从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物质资本的短期变动对其有着正向的影响,而人力资本的短期变动却对经济增长造成反向的影响,这是由于人力资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对经济增长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短期内,人力资本投入要大于人力资本对实际产出的作用。从t检验中可知,短期调整系数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了若短期变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将以41.4561%的调整速度回到均衡状态。这意味着由于存在着较强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使得福建省经济发展发生短期波动时,经济增长短期与长期的一部分偏差能够得到自动修正。
(四)有效劳动模型的回归分析
利用1978~2012年福建省内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用Eviews软件对方程InYt=InAt+αInKt+βInHt进行线性回归,其结果见表3。 从表3的结果可知,各个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同时整个模型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R2=0.991,表明了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由标准化系数可得福建省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与产出水平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 Yt=AtKt0.5531Ht0.4476
由上式可以看出,福建省物质资本边际产出弹性系数为0.5531,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质资本投入每增加1%,总产出能够增长0.5531%。人力资本边际产出弹性系数为0.4476,即人力资本投入每增加1%,总产出能够增长0.4476%。这表明了目前福建省的经济增长依靠物质资本投入的比重大于依靠人力资本投入的比重,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意味着近年来福建省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已经呈现出应有的成效了。
本文通过定量分析,论证了福建省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本文建立了相关模型,得出了以下结论:福建省的物质资本投入与人力资本投入都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影响。从模型的标准化系数可以看出,物质资本边际产出弹
性大于人力资本边际产出弹性,这表明了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要小于物质资本。同时这个结论也说明了福建省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尽管较大,但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物质资本的投入。因此对于福建省而言,人力资本的潜在作用还有待开发。 (一)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完善教育服务体系
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影响, 而教育是增加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福建省应该加大对落后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投资力度,充分提高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把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转移至落后地区,将基础、初等与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改善福建省教育投资结构,优化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改革学校教育制度,设置更加灵活的入学与培养制度,建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教育服务体系。重视网络教育、函授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充分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力度,使个人尽可能得到良好的“充电”。 (二) 促进人力资本自由流动,建立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
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能够使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得到有效的配置,对经济总量的增长具有良好的作用。福建省在大力促进人力资本自由流动的同时,需要对人力资本进行合理的区域配置,建立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对于层次不同的人力资源配置可以让市场来发挥它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人力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激发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巨大潜能。
(三)调动人才的创新积极性,提高科学技术创新的能力
科学技术创新是技术的创新、知识的创新与管理理念的创新。科学技术创新能够增强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完善现有的知识体系,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因而,福建省应该通过设立专门的科技创新基金,给科学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对重点项目应给予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应鼓励人才在科学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奖励那些在科学技术创新上作出突出贡献的
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为科学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四)建立动态机制,调整产业与人力资本结构
福建省要着手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本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立足于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对省内人力资本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是将人力资本从传统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引向第三产业,增加人力资本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优化福建省三大产业的布局;二是着力培养专业化人力资本,使专业化人力资本成为福建省经济增长的引擎。
[1]边雅静,沈利生.人力资本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2):19-24.
[2]王金营.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核算[J].中国人口科学, 2005,(3):63-68.
[3]王 宇,焦建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2005,(1):31-39.
[4]李从欣,李国柱,韩 宇.区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4):42-44.
[5]田大洲.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9,(8):21-27.
[6]蓝 天,景跃军.两个典型省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差异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12,(1):30-33.
[7]王小鲁,樊 纲.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跨世纪的回顾与展望[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8]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