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要再混淆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概念了!

2024-08-01 来源:桦陀教育

  很多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学员有很多,那么硕士研究生有几种报考类型呢,目前现有的硕士研究生分为2种。第一种是全日制研究生,需参加全国统招考试,实行择优录取制,我们称之为“12月联考”。第二种是,在职研究生又分为四种类型,在报考条件、入学方式等方面都有差别。

  很多人在首次听到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全日制这三个词的时候都分不清楚,对它们的区别不甚了解,以至于想读研都不知道该怎么报。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明确辨别三者的关系,以及哪种类型的人员适合报考。

  一、概念

  在职研究生就是以在职人员的身份,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教育类型。在职研究生包括以下四种类型,如图所示。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而非全相对全日制而言,区别在于学习方式,非全就是在工作之余参加研究生学习;全日制是全天候在校学习,脱离社会。

  二、报考条件

  1、

  大专学历即可报考,本科学士学位满3年的人员可以申硕。

  2、

  基本条件: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和往届本科毕业生;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满2年,以及本科结业生;已获硕、博士学位的人员皆可报考。

  特殊专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对条件更高: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

  注:报考法律(非法学)和法律(法学)专业要求报考前专业分别为非法学和法学。

  3、全日制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和往届本科毕业生;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满2年;本科结业生与肄业生。

  三、报名时间

  1、同等学力

  同等学力全年均可报名,随时可以参加;同等学力申硕在3月份报名。

  2、非全日制

  9月预报名,10月正式报名,11月现场确认

  3、全日制

  9月预报名,10月正式报名。

  四、入学方式

  1、同等学力

  免试入学,先读后考,同等学力申硕需参加5月考试。

  2、非全日制

  要参加全国联考,通过初试可参加复试,择优录取。(全日制相同)

  五、上课形式


  网络班:线上授课,录播形式,随时随地可学习。

  周末班:利用周末时间到校上课,线下教学。

  集中班: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集中授课,线下教学。

  全日制上课:周一到周五在校上课。

  学习方式多样,学员可以根据自身自制力、距院校远近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想要考学术硕士的同学需要注意了:学术硕士多为全日制,非全日制多为专业硕士,学术硕士招生数量少,可忽略不计。老师更建议在职人员报考专业硕士,实践性更强,与工作关联性更高。另外同等学力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提供住宿。

  六、学制学费

  因为在职研究生课程更注重实践化的学习,更接近企业的人才需求,而且院校还会邀请行业内的专家来演讲,因此学费相较于全日制较高。同时在职研究生的课程质量也是与全日制没有差异的,课程安排实践性更高,课程性价比都是非常高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院校的相同专业学费也会有所不同,要以院校简章为准。

  七、证书

  同等学力属于单证在职研究生,属于非学历教育;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属于学历教育,无论通过哪种形式报考最终获得的证书含金量都是比较高的,而且证书也受到社会的认可,并且在法律效力上受到国家保护。拿到证书后,今后在评职称、加薪、出国留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

  八、报名入口

  1、同等学力报名入口: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入口:研招网

  九、适合人群

  1、同等学力

  适合企事业单位白领、职员、公务员等想快速扩充学识的人员。可以先学习后考试,考试通过率较高;学费低,网络授课。

  2、非全日制

  适合企事业单位白领、职员、公务员等专业基础较好、对证书有要求的人员,前期考试通过后才可参加学习,严进宽出,备考压力较大,社会认可度高。

  3、全日制

  完全脱离社会,并不建议在职人员报考。

  十、报考在职研究生优势

  1、未来发展更好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大,不断提升个人竞争力才是生存之道。读在职研就是提升个人的一个有利方式。在职研究生获得的证书主要是用于个人就业、升职加薪、评职称、考公务员、读博和出国等多个方面。不管是哪一方面,都是非常有利于个人未来发展的。

  2、人脉网络扩宽

  读在职研的学员都是同行业或是不同行业的人,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技能,还能结识到同行业或不同行业的伙伴,扩宽自己的人脉网络,以后的选择会更多。三十岁之前靠能力,三十岁之后靠人脉。有时候你结识的人脉就可以为你事业路上的发展添砖加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