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文人是极风雅的,每一个节气皆可入诗,《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大抵是连3岁孩童都会背的,而杜甫的“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更是为大多成年的文人雅士所喜了。
白露这天,半文半农的本呆把园子里的最后一造豆角摘了,又掐了几颗辣椒,用冻在冰箱里的油鸡枞炒了,翻箱倒柜找不到白茶,干脆开一瓶白葡萄酒来应了“白”,在秋高气爽的夜里,也算是“诗酒趁年华”,过了一个略带诗意的节。
偶尔“诗意”,体力活还是不可少的,为了自己的园子可以更加的美丽,又做了一些新的调整,还没到收获的季节,便急急把前院荷花缸内的莲藕和塘泥一起挖出来,将分量减轻的荷花缸换了位置,再把泥巴装回缸里,挖出的一部分莲藕留出一点吃的,剩下的又种了回去。因为是自己亲自动手,才第一次真正地见识到了塘泥的乌黑和难以言喻的味道,也才第一次真正地体会到了被古今文人偏爱的荷花是怎样地“出淤泥而不染”。
阿嫂来家小坐,见到我新种的鲜花和重新调整后的花园,先是惊叹,又迫不及待地拍了许多照片,连平日里她比较害怕的小狗也被抱去做了道具。阿嫂因为工作原因常常四下出差,参加各类活动,始终走在时尚的前端,她因此而断言:你这花园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当然,对于阿嫂的话我并未当真,且不说小区人少,为了自己生活的清净,自然也是不愿意自己的家“红”起来的。
有一段时间网上流传了一句很火的话:“大多数人向往的生活都在杨丽萍的宅子、李玉刚的禅房和李子柒的后院里。”对于普通人来说,前两者是阳春白雪,可望而不可及,而李子柒的后院,却是普通人只要想拥有,努力一点都可以做到的,所以三者相比,李子柒虽然更普通,看起来似乎比杨丽萍和李玉刚在网络上要更红。然而红的结果却是多数人想不到的,据说李子柒除了在自家后院拍视频进行商业运营之外,本身一直不大与外界接触,但后来因为得知她住处的人多了,便经常有些人上门用无人机肆无忌惮地对她的“后院”以及她的生活进行拍摄,无法忍受骚扰的李子柒最后卖掉房子,搬出了那个曾经令人羡慕的“后院”。有些人甚至为她感到遗憾,她的院子去的人多了,就可以变成网红打卡地,也能因此而多增加一些收入呀。
网上的消息若是真的,李子柒弃“红”而去,没把自己的家变成网红打卡地,倒是值得钦佩的。前些天看到朋友写的公号文章里提到一位“郭老师”,为了“红”,为了一点打赏,在做直播时极其下流地把自己不堪入目的身体也变成了“打卡地”,最终被平台封了账号,便让我想到了院子里那一缸乌黑的塘泥。
白露已过,秋分将至,季节在不断地交替,历史或许也在不断重复,而我们的人生却永远不会重来。如果不想在将来有所遗憾,那么,就力所能及地给心灵留下一小片净土、一点点宁静的空间吧,哪怕是身在淤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