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构造旋回发展阶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43分钟前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35分钟前

构造旋回,这一概念由1909年美国学者T.C.张伯伦首次提出,它揭示了构造发展的阶段性和周期性。构造旋回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研究者通过对褶皱带内岩层间角度不整合的研究发现,地壳构造活动的剧烈时期相对有限。这个时期经历了由相对平静到强烈运动的周期性交替,每次剧烈运动构成一个构造旋回,如造山旋回,期间地壳形成显著的褶皱带。之后的平静期则被称为构造幕或褶皱幕,其中可能包含多次规模较大的构造旋回,如贝特朗划分的休伦、加里东、海西、阿尔卑斯褶皱期。

进入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德国学者W.H.施蒂勒等人发展了构造旋回理论,强调地槽从下沉到造山隆起的全过程。他们将全球地槽的构造演化划分为统一的旋回,如休伦旋回、加里东旋回、海西旋回(华力西旋回)和阿尔卑斯旋回,统称为新地巨旋回。这标志着构造旋回成为全球地表发展阶段的代表性概念,即大地构造旋回。

到了1962年,黄汲清进一步划分了阿尔卑斯旋回,将其分为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次一级旋回。然而,随着板块构造学的发展,尽管“旋回”这一术语也被应用于板块运动,描述从裂谷形成、扩展成大洋到闭合的全过程,称为威尔逊旋回,但其在板块构造学中的造山理论含义与经典地槽地台学说中的构造旋回有所不同。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